记者李梅
“我只是凭着良心,为困难群众尽了一份责任。否则,真是愧对他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。”谈起自己从事多年的社会救助工作,市直社会救助第二服务站站长吴远东朴实地说道。
8月1日上午,在市直社会救助第二服务站办公室里,络绎不绝的人向吴远东寻求救助。单亲母亲为刚考上大学的女儿筹集学费,无助的父亲为大学在读的儿子筹措手术费……吴远东热情地接待每一个来咨询政策的人,耐心地为他们写下所需准备的材料,并预先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咨询,还为他们支招想办法。他总是叮嘱救助站的工作人员:“把相关材料都审一下,看看是不是齐全的,不要让别人跑第二趟路。”
吴远东的手机响个不停,电话咨询救助政策的人也不少。他笑着说:“有时候忙起来,一上午都没时间去趟卫生间。”在下班之后,他也总是接到群众的咨询电话,却从来没有厌烦,“正因为这是我的工作,群众才来找我”。他把群众当亲人,把群众反映的事当家事,把群众的来信当家书,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写下了生动的注脚。
救助站要做好低保动态日常管理工作,吴远东说:“只要掌握了信息,我们就要上门走访调查”。单亲母亲李明群带着5岁的女儿租住在百子畈村,就在她为了生活艰难打拼时,风湿性心脏病却侵蚀了她瘦弱的身躯。2012年6月,吴远东带着救助站工作人员走访时,热心人向他反映了李明群的情况。吴远东立即上门核实情况,并为她家申报了城市低保待遇。2013年底,吴远东又为她家申请到了一套廉租住房。
但是他对李明群一家的救助工作却没有在这里画上句号。在救助站楼下办公的凤凰街办江城社区主任王雪说:“吴站长做了太多好事,很多都是职责范围之外的。他真的是困难群众的贴心人。”
今年6月,吴远东在帮李明群办理低保迁移手续时,发现她脸部浮肿、呼吸微弱,病情已经恶化。吴远东意识到,必须马上想办法救助这个孤苦无依的可怜人。临走时,吴远东塞给了她200元钱。他立即组织募捐,呼吁社会伸出关爱之手,还向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筹得一笔爱心善款。他又连忙联系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教授,并了解到有一项“顶梁柱计划”对李明群这类心脏病人有一定的减免。但李明群不愿意去,她担心自己去看病,女儿就没人照顾了。后来,吴远东找到爱心人士代为照顾她的女儿,她才答应去就医。
当时李明群已经病得不能下床。吴远东借了一辆车,和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起送她去武汉协和医院,“这一路上,我只想着抢时间救人”。他不厌其烦,多次往返武汉和鄂州,协调并解决李明群手术相关事宜。他多方努力,找到李明群多年未见的生母和妹妹,说服他们在手术单上签字。7月7日,5个小时的手术时间,他一直静静地守候在医院。
出院后的李明群感激地说:“我都没想到能做手术,真要感谢吴站长。”说起李明群还欠着的一笔手术费,吴远东松了一口气,“幸好剩下的手术费可以通过我市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政策来解决”。
自2007年9月调到市直社会救助第二服务站以来,吴远东救助了太多的人。究竟有多少人?他自己也记不清了,但是提起每一个救助对象,他都记忆犹新。
2009年,吴远东走访辖区居民时,有人反映60多岁的孤寡老人陈光富被原单位辞退后,虽然享受低保,但是四处漂泊,居无定所。通过多方寻找,他终于在某个广场上找到了正在睡觉的陈光富。吴远东心生怜悯,核实相关信息后,问道:“送你去城市福利中心,好不好?”陈光富高兴地说:“只要有地方住就好。”在吴远东的带领下,陈光富通过了体检,顺利住进城市福利中心,过上了舒心的晚年生活。陈光富对吴远东感激不已,“幸好有吴站长,要不然我就只能活一天算一天”。
在市直社会救助第二服务站办公室里,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上挂满的锦旗和牌匾。2011年,64岁的孤寡老人曹祥林因为没有档案,无法缴纳医保。他租住在古城社区某户人家的车库里,冬天极冷夏天极热,生活异常艰辛。吴远东听说这个情况后,立即上门走访核实信息,为他办理低保,并时常去看望关心老人。2012年3月,曹祥林冒着细雨为吴远东送来了“行政清廉,为民解难”的牌匾。
这些光鲜的锦旗和牌匾无疑是吴远东在老百姓中的口碑。他说:“每一面锦旗、每一块牌匾背后都有一个故事,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更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。”
![]() |
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:4207000049 备案号:鄂ICP备05017375号 ![]() 主办单位:鄂州市民政局 地址:鄂州市凤凰北路21号 联系人:何威 电话:(027)60896800 |
![]() |